正在阅读:安徽这一万多个村,“变”了!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新闻中心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安徽这一万多个村,“变”了!

转载 管理员2021/02/02 13:15:16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安徽日报 作者:安徽日报 5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春节临近
安徽不少村子喜气洋洋
因为要发红包了

1月29日,六安市金安区黄墩村分红。


1月5日,马鞍山经开区(示范园区)太仓村,68岁的村民胡香桂和75岁的村民王秀武领到了分红的钱。当天,太仓村3800多位村民,平均每人领取了700元的“分红款”。

在小岗村,2020年的分红方案也定了。

1月29日上午,小岗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。会上,村党委副书记马武俊宣读了《2020年度小岗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方案》,每位股民分红金额为600元,全体村民代表以举手表决方式全票通过方案。“数目定了,初步定在2月3号给大伙发下去!”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透露。

小岗村2019年度分红现场


岁末年初,这样的喜事安徽各地有很多。同样是村子,这些村子为什么就这么优秀?这主要得益于“三变”改革。


所谓“三变”改革,即推动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。其核心要义是通过盘活农村三资(资源、资产、资金),激活农民三权(土地承包经营权、住房财产权、集体收益分配权),进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,推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增值。农村“三变”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、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创新。

这项改革一方面激活了原有的村集体资源,壮大了村集体经济。另一方面,村民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股东,可以直接分享到到发展成果。具体表现就是“分红”。

通过“三变”改革,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建起青虾养殖基地。


太仓村改革后,新办了“一园、二社、三公司”,“一园”就是农民创业园,“二社”就是农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,“三公司”就是园林公司、劳动服务公司和物业公司。村民实现“人人有股份,年年有分红”。9年来,村办集体产业越办越红火,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0个亿,村民分红总额超过2396万元。

2017年,小岗村也搞了这项改革,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,村民都成了村集体经济的股东。算上2020年, 2017年度以来小岗村已经四次分红,前三次的年终分红额度分别为每人350元、520元和580元。

2016年,我省首批在10个县区的12个村开展“三变”改革试点,启动这项重大改革。几年来,各地把“三变”改革作为激活农村发展要素,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的重要途径,全面推进。截至2020年底,全省开展“三变”改革的村(居)达到10812个,覆盖面达到68%。

有统计显示,通过“三变”改革,村均集体增收超过5万元,户均增收超千元。

2018年9月,宣城花园村分红现场。


改革是如何推进的?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改革中各地主要是突出“三个坚持”,夯实关键环节。

首先是坚持市场导向,选准发展产业。坚持遵循市场规律,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配置农村资源要素,加速释放资源红利。主要是依托市场需求,选准产业方向,集中整合投入农村资源要素,发挥比较优势,壮大特色产业。全省累计盘活土地、水面等资源249.1万亩,办公用房、厂房等资产283.5万平米,发展一批农村苗木花卉、畜牧水产、农产品加工、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。


其次是坚持项目带动,培育经营主体。聚焦“变什么”“谁来变”等关键环节,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改革载体,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承接主体。通过招商引资、培育乡土人才等“外引内培”方式,打造一批实力强、信誉好、善经营的农业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引领“三变”改革。全省培育引进“三变”承接主体1.96万个,吸引社会资本达112.2亿元,累计建设特色种养、仓储加工、乡村旅游等项目2.76万个。


再次是坚持农民参与,推动股份合作。把农村群众作为“三变”改革的重要参与者,鼓励和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、住房财产权,以及自有大中型农机具、资金、技术等生产要素,通过协商或者评估折价后,投资入股经营主体,开展股份合作,获得入股收益,共享改革红利。通过“企业(合作社)+村集体+农户”的经营方式和“保底收益+按股分红”的收益分配方式,在经营主体、村集体和农户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提高改革质量效益。


2020年1月18日,“大包干”带头人之一严学昌领取分红。


从40多年前 “户户包田”,如今对村集体资产“人人持股”,广袤的江淮田野上,日益深入的农村改革,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收获更多的发展红利。

记者 | 史力
编辑 | 何明
已有0人点赞

2ce31750-181d-4306-a491-10a8916c862f.pn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